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的较量愈发激烈,先前虽然就关税问题进行了谈判,但美方却出乎意料地改变了立场,接连发出了三道制裁威胁。对此,中国保持冷静,果断采取了强有力的稀土管制措施,以应对这一变化的局势。
在5月12日,中美双方曾达成一个贸易休战协议,这一消息令国际市场感到振奋,尤其是美国股市因此显著上涨。然而,仅仅过了48小时,美方便实施了“边谈边打”的策略,接二连三对中国发出严厉的威胁。第一项是针对关税的措施,特朗普直接提出了一个“90天的谈判窗口期”,并警告称,如果未能达成共识,关税将会上调,尤其是对中国的关税将从30%进一步提升。而且他首次将芬太尼问题与贸易谈判捆绑在一起,引发各方关注。第二项措施是针对高科技领域的打压,美国商务部意外地取消了英伟达和AMD对华为的AI芯片出口豁免,禁令不仅针对这两家公司,还扩展到任何使用华为昇腾芯片的第三方企业,显示出打击的广泛性。第三项则是关于供应链安全的威胁,美国推出了“半导体联盟2.0”计划,试图联合日本、荷兰及韩国等国家,切断中国在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方面的供应链。
尽管美方的这些措施令人始料未及,但也侧面反映出特朗普执意不妥协的风格。如果这些问题能够轻易解决,特朗普自然不会采取如此强硬的策略。因此,未来的中美经贸谈判,很可能会如同历史上的朝鲜战争,从鸭绿江附近将美军迫退至三八线,并进入漫长的拉锯阶段。
面对美方的强硬施压,中国迅速启动了“稀土精确制导”的反制措施。中国商务部立刻将七大关键稀土元素如钐、钆、铽等纳入了战略管制目录。根据数据,中国目前占据了全球稀土精炼产能的92%,而美国的F-35战机生产线因稀土供应不足,已经被迫停工多达三次,此情况对美方可谓精准且毁灭性的打击。此外,中国海关总署也加大了对稀土非法出口的打击力度,切断了美国通过日本、韩国等第三方绕道采购的可能性,显著提升了管控的有效性。
中国在稀土开采及磁性材料制造方面,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,而美国在本土稀土开采和深加工技术上仍显薄弱,导致特斯拉的部分电池项目因原材料供应不足而被迫推迟,这一推迟时间长达九个月,令业界相当焦虑。尽管中国外交部随后宣布“暂停部分反制措施”,但对于稀土的关键管控仍然没有松口。
此次稀土管制行动凸显了“资源安全”在大国博弈中的重要性。曾经被低估的关键原材料,如今以“卡脖子”的姿态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,尤其是在军事装备和高端制造领域,对稀土的依赖程度非常高。在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时,中国在AI芯片、半导体设备等领域的自主创新力度势必会得到进一步提升。在外部压力的推动下,“华为式”的逆势崛起可能逐渐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典范。